三網融合:離則兩傷合則兩利
據廣電總局發(fā)布的2011年上半年廣電行業(yè)發(fā)展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國廣播電視實際創(chuàng)收1019.6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4.95億元,增幅22.15%。
據工信部發(fā)布的2011年上半年全國通信業(yè)狀況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國電信業(yè)務總量累計完成568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7%,電信主營業(yè)務收入累計完成474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廣電的收入僅為電信運營商的1/5,如此大的懸殊,也就成為了廣電想插足電信領域,獲取更多業(yè)務收入的原動力。但究竟是采取挾政策令諸侯的手段,還是遵循市場準則,其帶來的影響大不一樣。
現狀:播控平臺“擱淺” 國家有線“欲出”
三網融合發(fā)展已一年,但市場進展并不如人意,尤其是IPTV播控平臺,雖然已經建設完成,但也只是完成了廣電內部的對接工作,但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能夠和電信形成實質的對接,IPTV播控平臺一直處于“擱淺”狀態(tài)。
去年9月開始,CNTV斥資建設了IPTV播控總平臺,到今年5月,基本上完成了與綿陽、青島、武漢等8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IPTV分平臺的對接。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各地電信運營商與這些平臺的對接并不順利。對于CNTV計劃的IPTV業(yè)務發(fā)展計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011年7月,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正式就廣東電信和江蘇電信IPTV業(yè)務平臺侵權盜播中央電視臺相關電視欄目視頻的行為,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CNTV強調,公司獨家享有對中央電視臺全部電視頻道的新媒體平臺播放權,而訴訟也在于警示電信運營商如果不通過其IPTV播控平臺,則播放央視內容便是“違法”。其目的亦在于敲山震虎,加大自己和電信IPTV合作的砝碼。
廣電以內容播控權為武器,而電信則掌控著網絡資源和用戶,雙方各有屏障,互有依托。而各自對于利益的渴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雙方的合作,影響了產業(yè)的進展。屬于典型的“都是金錢惹的禍”!
目前,廣電不僅借助多種途徑,想方設法的增加與電信的合作籌碼,同時也一直在努力著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日前又有消息傳出,醞釀多時的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最快可能在9月份掛牌。根據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最新的組建方案,名稱確定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級別定為副部級,屬于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yè)。從行政級別可以看出,該公司與中國移動等三大電信運營商是對等的。
國家網絡公司掛牌僅僅是開頭,更為關鍵的是今后的全國網絡資產整合。據悉,國家網絡公司可能采取三步走的步驟來進行資產整合。首先,由財政部、中央干線網等以貨幣形式出資,參與設立國家網絡公司。其次,對省網資產進行評估后,注入到國家網絡公司。最后,則是完成對已上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資產整合,國家網絡公司適時上市。但截止目前,最終的具體方案暫時還沒有被披露, 而聯想到之前國家有線成立傳聞的一次次的“跳票”,希望這次能夠真正的有所動作,否則散沙一盤的廣電,在和電信運營商的博弈中始終將難以形成凝聚力。
業(yè)內認為,國家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成立意味著有線網絡整合即將進入“全國一張網”的關鍵時期,由此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也將使廣電網承載相關電信業(yè)務成為可能。以前廣電在于電信的合作競爭中,一直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增加廣電總局與電信的合作籌碼,形成雙方合作的對等力量。但流媒體網認為,從之前的廣電的諸多大舉動來看,理想和現實最終依舊有所差距,窮則思變,這次的國家有線也是在融合革新時代,承載著廣電集團多年夢想的成果。掛牌只是開始,但能否變則通,真正發(fā)揮設想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出路:合作、共贏
三網融合在此現狀下發(fā)展,出路又在哪里?從如今產業(yè)的現狀來看“離則兩傷,合則兩利”。(責任編輯:admin)
-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xié)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xié)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