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藏線索助專家找到明代太子陵
一南京人“春游牛首,秋游棲霞”的習慣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東晉帝陵前到底有沒有和南朝陵墓前一樣的石刻?已經消失的南京外郭城門觀音門是個什么模樣……這些都是關于南京歷史有趣的謎團。
近日,南京出版社推出了《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第七輯,幾本薄薄的小書就能解答這些令學者頭疼的難題。
南京歷史地方文獻數量驚人
“我國現(xiàn)存的地方志有八千多種,占到我國現(xiàn)存古籍書目的十分之一。”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顏一平副主任告訴記者。而南京作為有近2500年建城史、1700年建都史的古都,現(xiàn)存的歷代地方歷史文獻更是數量驚人,難以統(tǒng)計。
南京出版社副社長盧海鳴說,早在民國時,南京地方文獻的價值就引起過學界和出版界的注意。1946年,著名的南京籍學者盧前(冀野)被任命為南京通志館館長。在他的主持下,該館出版過一套8冊26號的《南京文獻》,收入南京地方史志60余種。
“可惜的是,受當時經費和印刷技術的影響,這套叢書的質量不高,且沒有進行點校,普通讀者讀起來很困難。但不管怎么說,這畢竟是近世整理出版南京地方文獻的第一次積極嘗試。”
為了有效利用南京地方文獻,改變大量珍貴文獻被束之高閣、破碎蠹爛的命運。南京出版社在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支持下,從2006年開始,策劃出版《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系列叢書,截至目前,已經出版了7輯33冊,收入歷代地方文獻67種,其數目超過了當年的《南京文獻》。
記者了解到,《南京稀見文獻叢刊》中的《金陵梵剎志》是南京第一部佛寺志;《金陵玄觀志》是南京第一部道教宮觀志;《景定建康志》是南京歷史上第一部地方志;《梁代陵墓考》是南京第一部六朝石刻專著;《后湖志》是南京第一部湖泊專志;《金陵大報恩寺塔志》是南京第一部佛塔專志……
“春牛首,秋棲霞”起源于何時
最近,南京出版社與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又聯(lián)合推出了《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第七輯四冊共九種文獻,包括《金陵勝跡志》、《建康古今記》、《南京·南京》、《金陵百詠·金陵雜興·金陵雜詠·金陵百詠(外一種)》。
盧海鳴說,別看這四本書都不太厚,卻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有些專家對南京歷史上的一些謎團爭論不已,殊不知,這些地方志書里就藏著答案。”
南京出版社的責任編輯王雪巖告訴記者,《金陵勝跡志》的作者是清末民初方志學家胡祥翰,“這本書和以往的地方史志不同,可視為南京歷史上第一部為前來金陵訪古覽勝者量身定做的導游手冊!”
南京歷史上曾有十八座明代外郭城門,到民國時消失殆盡。城北的觀音門雖然是最晚消失的外郭城門之一,但可惜的是,這座城門只留有一兩張老照片留下,文字記載也極為簡略。
宋人詩作透露東晉帝陵有石刻
《建康古今記》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王雪巖說,作為明朝遺民,顧炎武撰寫此書,其意不僅僅在于存史,更在于表明其不忘故國的志向!督ǹ倒沤裼洝吩瓡鴥H存抄本,此次是第一次點校整理出版。
明朝滅亡后,顧炎武曾多次來過南京,拜謁明孝陵,他對南京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建康古今記》也保留了明末清初南京的大量歷史信息,并為后世學者的考據、考古提供重要線索。
歷代詩人吟詠南京的詩作極多,宋代和清代有四位詩人寫了五部題詠南京名勝古跡的詩集,常常被人們相提并論。此次這五部詩集合成《金陵百詠·金陵雜興·金陵雜詠·金陵百詠(外一種)》一書,也與讀者見面。盧海鳴告訴記者,這本書里雖然收錄的都是詩,但也涉及南京史事。
比如,南京的東晉帝陵,是不是和南朝帝陵一樣,也在神道上設置麒麟、辟邪等石獸呢?學界對此一直有爭論。宋代詩人蘇泂《金陵雜興》中就藏著線索,此詩集收錄“五陵歌舞換埃塵,地下黃金出尚新。碑字已漫青草死,酸風吹煞石麒麟”一詩,就是描寫東晉帝陵的,詩中的“酸風吹煞石麒麟”一句,被很多學者引用,認為是東晉帝陵前有石獸的直接證據。
據記者了解,目前《南京稀見文獻叢刊》正在中山東路新華書店進行八折展銷,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去選購。
(責任編輯:admin)-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xié)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lián)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xié)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lián)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