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廠大面積停工檢修 我國60%發(fā)電能力閑置
針對目前的電荒問題,中電聯5月14日表示,數字顯示中國60%的發(fā)電能力閑置,但從而得出“電能嚴重過剩”的結論違背電力生產基本常識,目前機組大面積檢修系火電虧損所致,現狀是電力生產和消費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矛盾。
中電聯還針對2010年前11個月國家電網的利潤同比增長1828%做出解釋,稱造成驚人數字的原因是電網企業(yè)在2008、2009兩年中,由于上網電價單邊調整補貼了發(fā)電企業(yè),而出現了主業(yè)虧損,是政策性虧損,所以2010年的數字和2009年不能進行簡單對比。
電廠巨虧,電網暴富?
對于造成今年上半年發(fā)生在中國部分地區(qū)“電荒”現象成因,中國電力企業(yè)聯合會外聯部負責人張海洋表示,并非為“整個電力行業(yè)營業(yè)收入的65%,讓國家電網一刀切走,從而導致電廠巨虧、電網暴富”,而是電力生產和消費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矛盾造成。
此前,有報道稱2010年中國發(fā)電裝機容量達到9.6億千瓦,而2010年,中國用電總量為4.19億千瓦時,由此推出中國的用電需求僅為發(fā)電能力的40%,60%的發(fā)電能力閑置,從而電能嚴重過剩,爆發(fā)了嚴重的電荒。”
對此張海洋表示,“裝機容量”和“用電量”是兩個概念,裝機容量的單位是千瓦,代表發(fā)電的能力,用電量的單位是千瓦時,“這兩個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根本不能用比例的關系來計算,所以說用電需求僅為發(fā)電能力的40%,從而得出“電能嚴重過剩”的結論,是有違背電力生產基本常識的。
張海洋稱,從數字上看,中國60%的發(fā)電能力閑置基本屬實,但這是因為上述結構性矛盾導致,當前電力供應緊張與此有很大關系。
中電聯認為,目前我國電源建設、電網發(fā)展從總量上看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但我國能源資源分布與需求存在逆向分布以及結構性矛盾突出,在電力供需上,還存在局部不平衡。東部用電需求較大,但能源資源比較匱乏;西部用電需求較小,但能源資源比較豐富。因此,我國電力供需不是 “嚴重過剩”,是結構性矛盾問題。
張海洋認為,當前,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重慶等地相繼出現了夏季高峰之前的淡季電荒,與此同時,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則面臨電力外送困難,“東部缺電,西部窩電”的問題的出現,即結構性矛盾造成。
機組大面積檢修:火電虧損惹的禍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多省份缺電后,直接的原因劍指多數火電廠“停工檢修”導致發(fā)電機組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對此,張海洋表示,問題出在火電廠在虧損經營。
有報道數據顯示,湖南全省擁有1417萬千瓦的統(tǒng)調火電機組,但目前可供出力的僅有700萬千瓦的機組,超過一半的火電機組宣布停工檢修。而河南超過500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中,現有1200多萬千瓦的機組處于檢修狀態(tài)。所占比例也超過了20%。
對此,張海洋表示,實際上,湖南電力供應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水電。湖南水電裝機900萬千瓦,目前是枯水期,出力只有200萬千瓦。從整個華中地區(qū)來看,今年春夏來水較往年明顯偏少,不少水庫都已經接近死庫容。以湖南為例,截至2010年底,湖南發(fā)電裝機2836.98萬千瓦,其中水電1414.36萬千瓦,火電1402.96萬千瓦,其他19.66萬千瓦。水電裝機占了將近一半,而目前只能出力200萬千瓦,在供給能力方面缺口很大。
“哪怕是微利,這樣的情況能出現嗎?”張海洋稱,“為什么會有如此驚人數量的火電廠在停工檢修,問題出在火電廠在虧損經營。”
而對于2010年前11個月電網的利潤同比增長1828%的原因,張海洋表示主要是電網企業(yè)在2008、2009兩年中,由于上網電價單邊調整補貼了發(fā)電企業(yè),而出現了主業(yè)虧損,是政策性虧損,所以2010年的數字和2009年不能進行簡單對比。
(責任編輯:admin)-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