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鐵出軌事故搜救3天3夜 追責六年未止
2005年4月25日,日本兵庫縣尼崎市的JR福知山線脫軌事故現場。
2005年4月25日上午9時18分,日本兵庫縣尼崎市,一輛高速行進的列車在行至一個半徑300米的右拐彎區(qū)間時,因速度過快,直接沖出鐵路,撞上了鐵路旁的公寓。事故造成第一車廂與第二車廂全毀,106人死亡,562人受傷。
這就是戰(zhàn)后日本鐵路事故史上著名的西日本鐵道公司福知山線城鐵出軌事故。慘烈的事故一直留存在日本的國民記憶里。前日,西日本鐵道公司前社長正式在神戶地方法院受審,對這起6年多前所發(fā)生事故的追責,依然在繼續(xù)。
趕點超速釀慘禍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列車出軌的原因是超速行駛,”日本國土交通省一位新干線專家通過電子郵件向本報記者介紹說。列車之所以超速,是因為日本鐵道系統(tǒng)嚴苛到近乎變態(tài)的“守時”規(guī)定。西日本鐵道公司曾發(fā)表聲明,晚點意味著違背乘客對公司的信心。一輛列車,如果晚點達一分鐘以上,司機會受到嚴厲責罰。當時列車晚點約一分半鐘,肇事司機為了免受責罰,拼命加速往回趕。直到慘禍發(fā)生,他已經趕回30秒,僅晚點約一分鐘。
事后查明,列車在駛入這個彎道時,應該減速至70公里,但是這名二十幾歲的司機卻并沒有按照規(guī)定減速,依然以117公里的時速前行,最終導致脫軌拋飛。
事發(fā)后,搜救人員從三號車廂開始依序將車廂切開救出里面受困的乘客,在24小時不停休的搶救之下,搜救工作于3天后的4月28日下午宣告結束。人們找到的倒數第三具遺體,是被卡在列車最前端的年輕司機,年僅23歲的高見隆二郎。
高見的一位同事憤怒地表示,“高見的死亡,本身就是公司‘利益至上主義’的犧牲品。”原來,高見在2004年6月有過一次越線停車的記錄。為此他曾經停職一段時間,在公司接受“反省教育”,如果再出晚點記錄,他很可能被辭退。
這無疑給高見帶來了莫大的壓力。據日媒報道,晚點后,高見曾經苦苦哀求運轉車長,不要把自己的情況上報,但車長沒有接受他的要求。就在情況上報之后不久,慘禍發(fā)生了。
事故調查歷時兩年
日本專家介紹說,“我們對這起車禍的反應是,第一,救援;第二,檢查現場;第三,調查原因;第四,提出對策。”
“在調查和探因階段,我們不僅追究誰該為此負責,也追究事件為何會發(fā)生。”他表示。
日本國土交通省航空·鐵道事故委員會承擔起了事故的獨立調查工作。這一委員會的負責人名為后藤升弘,來自東京大學。他帶領9名來自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委員,開始了為時兩年的事故調查工作。直到2007年6月,最終調查報告才出爐。
盡管事故已經過去6年多,這份調查報告如今依然掛在日本國土交通省官網顯著位置。
在這份文字總計263頁,圖表和現場照片總計154頁的調查報告書中,詳細記錄了肇事司機的個人情況、訓練記錄,列車的情況,事發(fā)前后運行記錄、通話記錄,事故的詳細經過,列車及鐵軌各項設備、設施的狀況,前后列車的情況,乃至事發(fā)時司機的心理狀況、西日本鐵道的安全管理等等。
9名委員對事故現場的調查和研究極盡細致,除了車體本身,一塊小枕木的變形,路邊電桿的擦痕,都是他們仔細調查的對象。而這些細節(jié),都在報告書上以密集的圖片和圖表的方式記錄在案。
調查報告書通過大量圖表,極其細致的還原了事故發(fā)生時,脫軌的5節(jié)車廂上所有乘客的細節(jié),如在列車哪一節(jié)哪個位置;是在車窗邊、還是車門前;是坐著還是站著,有沒有握著扶手;是男性還是女性;發(fā)生脫軌后這些乘客如何移動,重心如何發(fā)生變化;負傷者都是哪些傷害,遇難者都是因為哪些原因死亡,等等。(責任編輯:admin)
-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