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風靡全球 全方位保護時代要來臨?
近日,深圳地鐵屢屢被WIFI信號"騷擾"的新聞不絕于耳。這樣問題的出現,也讓我們不得不為無線技術因便捷所帶來的安全副作用默默的捏一把汗。在安防工作中,無線和無觸可以說是現代安防技術中兩大主力。不過比起無線的“屢屢惹禍”,無觸技術在應用中顯然就要低調多了。
如果提起無觸識別,恐怕不少的人都多少會有種陌生的感覺。但是,如果我們要說起IC卡,一卡通,恐怕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而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無觸識別。
無觸因何打造?
如果說起無觸識別,那就不能不提到一個詞匯:RFID。這是無觸識別應用下最主要的支撐技術。從技術上來看,RFID類似于條碼掃描,對于條碼技術而言,它是將已編碼的條形碼附著于目標物并使用專用的掃描讀寫器,利用光信號將信息由條形磁傳送到掃描讀寫器;而RFID則使用專用的RFID讀寫器及專門的可附著于目標物的RFID標簽,利用頻率信號將信息由RFID標簽傳送至RFID讀寫器。
在標簽進入相應的磁場后,接收器便會更具指令發(fā)出射頻信號。而后,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fā)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或者主動發(fā)送某一頻率的信號;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然后再將指令傳輸至相應的被制定區(qū)域,于是,無觸識別的操控需求,就完全實現了。
就是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技術,卻讓我們的生活實現了大大的提速。
能否打造全方位安全?
如就像它的工作方式一樣,無觸識別對于我們來說,似乎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傆新犝f無觸識別的應用,但是如果一時讓我們去舉例說明,卻有可能一個也想不起來。
其實除了我們日常的IC卡,或者是磁卡一卡通的應用以外,無觸識別更似是一個暗中保護我們的保鏢,在保護著我們源自日常生活的安全。
保護之一:食品藥品安全
最近這幾年來,食品安全屢屢為我們的生活制造著重磅的新聞,從早前的三氯氰胺,再到后來的有毒牛奶,再到后來的地溝油,問題藥品···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我們在震驚之余甚至已經有些麻木。食品安全在監(jiān)管的缺失,使我們不知道哪天就會莫名的"中槍"。
其實對于食品安全來說,最大的問題在于對視頻來路的追蹤。而如何實現簡單但是有效的追蹤模式則是不少人心中的難題。這些年來,在南方的不少地區(qū)已經逐漸試行RFID技術進行視頻藥品的追蹤與定位。通過對rfid標簽的快速掃描,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了解到這批產品的"歷史經歷",包括驗證情況,商品來路等等,從而可以更加全面的對食品或者藥品進行有效的掌控,及時發(fā)現相應的問題。
保護之二:公共場所的安全管理
這里的公共場所,主要包括小區(qū)或者博物館等一些范圍小但是人員管理復雜的地方。比如,管理人員可以在小區(qū)的主要通道安裝若干個閱讀器,并且將它們通過通信線路與地面監(jiān)控中心的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換。同時在每個進入小區(qū)的人員車輛上放置安置有RFID電子標簽身份卡,當人員車輛進入小區(qū),只要通過或接近放置在通道內的任何一個閱讀器,閱讀器即會感應到信號同時立即上傳到監(jiān)控中心的計算機上,計算機就可判斷出具體信息,管理者也可以根據大屏幕上或電腦上的分布示意圖點擊小區(qū)內的任一位置,計算機即會把這一區(qū)域的人員情況統計并顯示出來。
同時,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工作人員可根據電腦中的人員定位分布信息馬上查出事故地以及周圍的情況,然后可再用探測器在事故處進一步確定人員準確位置,以便幫助公安部門準確快速的方式營救出遇險人員和破案。
其實,我們最為熟悉的高速路速通卡(ETC)也是基于這個技術而實現的。
保護之三:個人信息安全
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主要是通過個一卡通或者二維碼來完成。看到這,也許有的朋友會提出質疑:在今年春運的時候,火車票二維碼已經被屢屢爆出安全隱患,如此便捷的信息泄露方式,又怎能實現信息安全的保護?
其實,火車票二維碼信息的泄露只是為我們使用無觸識別過程中的安全措施提了一個醒。對于一套完整的二維碼應用,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添設只有選定設備才能打開的二維碼密碼。在設置了類似的密碼之后,我們的信息安全便可以像電話一樣,實現一對一的交流,從而更好的保護我們的信息安全。如果進一步設置的話,甚至還可以限制不法人員對于個人信息的盜用。
除此之外,無觸識別還能應用在許多信息驗證的方面,我們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
如今,我們應用的二代身份證也是應用了內植入芯片的模式,在便利應用的同時,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們個人身份信息證件的防偽能力。
全方位保護,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無觸識別技術來說,實現從食品安全,到公共場所,再到個人信息的這種全方位保護并非是什么太難的事情?墒牵瑸槭裁吹搅私裉煳覀兏嗟娜允歉惺艿揭环N理論上的便利呢?
識別技術不完善,限制應用發(fā)展
目前,雖然我們對RFID的技術了解已經幾乎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作為一項新生的技術,它的產品還存在著一些穩(wěn)定性差,部分產品存在物理缺陷的一些技術性問題。尤其在系統集成方面。由于我國當前比較缺乏專業(yè)的,高水平的相關技術研究公司,尤其對于高頻設備來說,還存在著解決方案不成熟,設備穩(wěn)定性不高的特點。盡管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整體的問題,但是在一些要求比較精細的應用領域,比如小區(qū)安保,或者是博物館自主識別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小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極大的影響了用戶在使用上的信心和耐心。
成本不合理,限制用戶的普及
這兩年來,盡管盡管無觸式的識別應用不斷的提升。但是在應用的成本分配卻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心情。對于成本高的產品。高昂的價位影響了人們的關注度;而對于價格較低的產品,卻始終無法將低成本讓利于用戶,于是,在這樣種種的限制中,不得不說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用戶對它的質疑。
標準不統一,兼容成問題
當前,盡管不少的領域都在嘗試著對于無觸識別技術的引入。但是,由于缺乏一個相應的建設標準,不同領域,不同地方的建設特點或者指標也都只是依據自己的需求而定。因此,就出現了不同地方標準、設備、搭建模式參差不齊的狀況。在這樣的一個局面下,即使可以通過協同作業(yè)的形式提升自己的設備處理能力。但是也因為標準的不同,最終反而出現1+1<2的結果。
這些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都發(fā)現了無觸識別這個巨大的賣點,于是也都紛紛加大了對相關技術的投入,這對于無觸識別技術本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對無觸識別所能給我們帶來的安全便利,也注定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不過,對于我國的無觸識別市場中,整體技術尤其是高頻無觸識別更多的還處在一個發(fā)展的階段。核心技術還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此外,在商業(yè)運用的模式上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產業(yè)鏈還需進一步壯大。只有這些問題都即將解決時,才將迎來無觸視頻更加飛躍式的發(fā)展,全方位的安全才會讓我們感受的更加透徹與完善。
(責任編輯:admin)-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