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毀了運營商改革?
近日,關于融合通信的新聞不絕于網,一時間,關于運營商“改革”“顛覆”之聲也不絕于耳。且不論融合通信市場前景如何,運營商愿意“改革”和“顛覆”畢竟事件好事。但仔細想想,運營商此次改革又絕非主動發(fā)起,而是在OTT不斷逼宮下的無奈之舉。如果沒有微信的大規(guī)模推廣,短信業(yè)務瀕臨死亡,運營商是否會做出如此改革?個人認為:否。
那么到底是誰毀了運營商的改革動力?
一、運營商的用戶思維是個偽命題
4G牌照發(fā)放以來,運營商資費下調明顯,盡管用戶還有抱怨,但通信單價相比較幾年前已經明顯低廉很多。運營商在推出新資費前也會全面分析用戶數據,盡量從用戶角度出發(fā)去設計產品。
然而各運營商在推出產品時更需要考慮市場利益,盡量不去破壞通信行業(yè)建立起來的平衡,所以三大運營商就像是陷入困境的囚徒,他們所想的,是如何在用戶和利益間尋找平衡。
當然,企業(yè)都是以盈利為目的,這本無可厚非,所以盡管近年來三大運營商都在為了市場而嘗試觸碰平衡底線,而平衡也一次次被市場拉低,但運營商還是不可能推出破壞平衡的超低價甚至免費的通信產品,因為運營商的收入大部分來自用戶。
但互聯網公司不一樣,盡管他們也以盈利為目的,但用戶是其根本而非資本,收入基于用戶而非來自用戶。因此他們的用戶思維可以無視其他行業(yè)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建立起來的平衡,激進的爭取用戶以換取可觀的后向收入和增值盈利。這也是以用戶收入為主的前向公司在面對互聯網侵入時手足無措的重要原因。
也許粗暴地認為所有前向公司的用戶思維都是偽命題有些太過武斷,然而當你在用戶和利益間尋找平衡時遇到了“無視規(guī)則”的對手,那么你所謂的用戶思維都顯得弱爆了。
二、被KPI攪紅的藍海
KPI本應具有導向作用,但運營商在巨大的內外壓力下,KPI只是粗獷的延續(xù),去年50億,今年60億,明年70億……,KPI很少會隨市場情況調整,如果單純從運營商KPI來看通信市場,似乎年年利好,很難察覺市場資費已經開發(fā)殆盡,20年前的藍海早已鮮紅不已。
改革必然帶來犧牲,且非一蹴而就,或許兩年實現收入翻番,但代價是第一年收入減半,那么在延續(xù)性KPI的壓力下,沒有人有興趣、有膽量去推行改革。按照破壞性創(chuàng)新理論,運營商作為成熟的大公司,根本不可能主導顛覆性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三、“寧可敗于錯,不可敗于慢”
有朋友對融合通信評論道:改革“寧可敗于錯,不可敗于慢”,而對運營商來講恰恰相反,融合通信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它比微信大規(guī)模推廣遲了整整三年,三年的時間,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早已超過了中國移動任何平穩(wěn)改革所能追趕的距離。
但運營商不怕慢,就怕錯。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不管經過多么周密的計算也難以預料下一腳會不會踩空。沒有人能為踩空的代價負責,運營商這條大船也絕對難以承受這樣的失敗,所以他寧可一頭扎進暴風雨,相信依靠巨輪自身的力量可以抵御一段時間,也不愿調整船舵,駛向未知海域,直到其他船只嘗試過,確認安全后,他才肯稍稍偏離航線,而此時其他船只早已一帆風順的消失在海平面上了。
運營商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個時代不會謝幕,或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他根本不會謝幕,但是各種因素束縛他成為另一個時代的領導者。在一個不屬于運營商的時代里,他只能做一個不合格的跟隨者。
或許,對運營商來講,改革本身就是偽命題。
(責任編輯:韓杰)-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