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打假我們還能做什么?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謝東櫻 責任編輯:謝東櫻 發(fā)表時間:2011-04-28 16:33 閱讀:次
核心提示:網絡上的假貨的根源和現實生活中的假貨一樣,它不是個新問題。面對網絡上的假貨,除了一遍遍地提醒消費者切莫上當之外,還有什么是更加有效的辦法?還有哪些技術性的措施可以采用?
網絡上的假貨的根源和現實生活中的假貨一樣,它不是個新問題。
然而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新經濟的時尚光環(huán)下,買家容易對網絡另一端的賣家產生信任,只要他擁有華麗的網頁和花言巧語,這確實降低了行騙的門檻;另一方面,買家一旦發(fā)現假貨,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追蹤行騙者的技術門檻也被降低,至少,比你在小商品市場上當之后去尋找騙子賣家要容易得多。
面對網絡上的假貨,除了一遍遍地提醒消費者切莫上當之外,還有什么是更加有效的辦法?還有哪些技術性的措施可以采用?
首先,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商務部不久前發(fā)布了《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guī)范》,鼓勵網購企業(yè)設立冷靜期制度,允許消費者在冷靜期內吃“后悔藥”,這對于消費者和行業(yè)成熟都是好消息,可是這個規(guī)范卻遲遲沒有細則,所有的“應當符合某標準”和“應當建立某機制”如何執(zhí)行尚不知曉,幾乎得靠企業(yè)自覺。
其次,網上商城又能做什么?目前的網購平臺給出了眾多的“事后”賠償機制,并付出了巨大努力,可是,網上商城能否增加“事前”保障機制,比如說列出“清白”企業(yè)的白名單。當然,這個辦法可以讓消費者更容易選擇,但標準很難定,執(zhí)行難度也非常大,并且復雜無比,不知哪家企業(yè)有勇氣挑戰(zhàn)。
第三,網上商城們在網頁設計上還有許多技術性工作可以做,那些關于假貨和風險的提醒,那些“買到假貨你該怎么辦”的細節(jié),在網頁上多半隱藏于各個小鏈接之中,要尋找并研讀十分麻煩,消費者不是專家,要讓大家知道“維權不難”,先得讓大家看得懂才行!駨埨杳
(責任編輯:謝東櫻)相關新聞>>
最新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