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順皇后敬陵被盜文物歷時6年全部追索回國
核心閱讀
5月11日下午,陜西西安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在“唐貞順皇后敬陵墓壁畫”移交儀式上,5幅唐代壁畫露出了真容。其中,一級珍貴文物3件、二級珍貴文物2件,是難得的唐代文物珍品。這意味著,經(jīng)過近六年的努力,唐貞順皇后敬陵被盜重要文物全部追索回國。這是繼2010年4月30日中國警方成功將唐貞順皇后敬陵被盜石槨從美國追索回國后,從境外追索回國的第二批重要涉案文物。
這批珍貴壁畫有著怎樣的價值,是如何被盜的,又是通過怎樣的輾轉(zhuǎn)最終回家?
文物遭劫
考古發(fā)現(xiàn)為追索提供鐵證
據(jù)介紹,5幅壁畫平均長1.2米,寬0.8米,全是隨從仕女像。她們穿著唐朝流行的服飾,臉上都抹著胭脂,身上的衣服也是如石榴紅一樣的顏色,顯示染料并未褪色。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表示,5幅壁畫和不久前追回的石槨現(xiàn)在終于團圓了。
唐貞順皇后敬陵被盜石槨現(xiàn)在就放置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內(nèi)部的地下倉庫中,高約2.45米、寬約2.58米、長約3.99米,號稱體積最大、彩繪保存最好、等級最高的仿宮殿式的唐代皇后石槨。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征集處處長師小群指著石槨門上已經(jīng)暗淡了的朱紅色,惋惜地說,“你看石槨外部彩繪、石刻的這些花卉、異獸等圖案都已經(jīng)掉色了,這門上的乳釘,顯然原來是有金飾的,追回時已經(jīng)被挖掉了。不過這座國家一級文物為我們研究唐朝的陵寢制度提供了最好的實物。”
事情要從2006年1月5日說起。那一天,陜西省公安廳、西安市公安局對以楊彬為首的特大盜掘古墓、倒賣、走私文物犯罪團伙成立專案組立案偵查。
如今已經(jīng)被判了死緩的盜掘者楊彬,被專家戲稱為“非正當專業(yè)人士”,據(jù)說他的專業(yè)知識很強。2006年2月13日,專案組先后抓獲了楊彬等犯罪嫌疑人13名,收繳文物100余件以及大量盜墓作案工具,共查獲該團伙窩點5處,文物修復窩點1處。經(jīng)審查證實,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期間,他們對西安市長安區(qū)大兆鄉(xiāng)龐留村西側(cè)的唐代貞順皇后陵墓(敬陵)實施盜掘,將陵墓內(nèi)一套彩繪石槨和5幅壁畫分批盜出,并破壞了陵墓內(nèi)6幅珍貴壁畫。隨后楊彬?qū)⒅?7噸的石槨以100萬美元倒賣到美國,5幅壁畫也下落不明。
“我們進行9個月?lián)尵刃园l(fā)掘后發(fā)現(xiàn),這座位于西安市東南的無名唐代墓葬被證明是帝后級的高級大墓。劫后余存的墓道、甬道和墓室均繪有壁畫,共發(fā)掘了68平方米,內(nèi)容有儀仗、人物、山水條屏、雜技、庭院樹木、花鳥等,其中的嬰戲雜技、庭園建筑圖,是唐墓壁畫的第一次出現(xiàn)。”師小群介紹說,經(jīng)過研究考證,墓主人身份清楚了,她就是生前集唐玄宗專寵于一身,但是被大臣勸阻未立成皇后的武惠妃,死后被追謚為“貞順皇后”。
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一塊長42厘米、寬37.5厘米的皇后石槨槨頂殘塊,這是追索被盜石槨的直接物證,上面還有殘留的泥土可以采樣。這也使在后來的追索談判中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據(jù)可查。
石槨回歸
首次通過法律手段追回文物
2010年4月,流失美國達5年之久的珍貴文物石槨無償追索回國,境外追索貞順皇后陵墓被盜文物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2009年,中美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跡雕塑和壁上藝術(shù)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也就是說,1760年之前的相關(guān)文物,以非法途徑進入美國不再受保護。武惠妃的石棺槨顯然屬于此列。
專案組與香港一知情人取得聯(lián)系,請他向美國買家講明,石槨是被盜的中國文物,如不歸還,將運用法律手段依法追繳。經(jīng)過反復溝通,古董商表示愿意派代表談判。追索文物談判小組于2009年12月29日飛抵香港展開談判。談判進行得十分艱難。(責任編輯:謝東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