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旅游產品忽悠多
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途中時常出現的一些消費陷阱卻大煞風景,2013年旅游法正式實施后的首個3·15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筆者通過市旅游委以及多家旅行社了解到,雖然購物環(huán)節(jié)的投訴減少,但是目前在旅游過程中仍面臨著導游服務不到位、擅自增加自費項目、降低住宿標準等多項問題。
旅游法出臺后 購物環(huán)節(jié)投訴減少
近期市旅游委發(fā)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北京地區(qū)旅行社服務質量信息公告,這也是在旅游法實施后的首個季度旅行社服務質量報告。
該報告稱,第四季度市旅游委共接到18件有效投訴,其中出境游投訴14件,涉及旅游目的地:泰國、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馬爾代夫、歐洲、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國內游投訴4件,涉及區(qū)域:香港、四川、云南、北京。
市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投訴主要反映的問題是出境領隊和國內導游服務不到位、擅自增加自費項目、降低住宿標準、減少旅游景點、變更旅游行程、購物退貨以及行前解約退費糾紛等問題。
不過該負責人表示,以往排名首位的強制購物、購物陷阱等問題在本季度卻沒有出現。
問題:網購旅游產品有漏洞
隨著旅游電商的不斷崛起,不少游客開始通過網絡預訂機票、酒店,或者購買旅游產品,既方便又經濟。
不過,目前網購旅游準入門檻低,對消費者有一定風險。據了解,有酒店業(yè)人士指出,在淘寶等一些C2C購物平臺上的賣家,很多都不是酒店自身,而是各種中小代理甚至網上黃牛。
這些賣家往往打著低價的幌子來吸引客人,但是很多價格都是不實的,要么是最后無法下單預訂,要么是預訂時被告知酒店價格已經上漲。更加麻煩的是,已經付款了卻被告知漲價了,顧客要求退款,而手續(xù)卻相當繁瑣。
而不少非法的零負團費的產品也上了最新的微博、微信平臺,不少在微信平臺上發(fā)布的積攢送港澳游其實就是深圳當地的零負團。
問題:旅行社價格虛晃
目前旅游市場競爭激烈,雖然不能以購物返傭的方式出現低價團,但不少旅行社在其常規(guī)游或自助游中都推出“超低價”旅游線路來搶市場,事實上其中蘊藏了無數的“障眼法則”。
據了解,低價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的最佳武器,但是其實宣傳單上的價格大多都是“起步價”,就是在最合理分配旅游資源時,他們勉強能達到的旅游配置。
由于近年自由行受到很多游客青睞,不少旅行社在自由行上做起文章。其中,有不少所謂買機票送酒店的“自由行”線路其實也有貓膩。這種線路號稱游客購買往返機票,就能享受旅行社贈送的酒店住宿,但這卻有附加條件,即游客必須自費購買幾百元的景點門票。事實上這些通過旅行社購買的景點門票,旅行社最多8折就可在景區(qū)購買,如果加上景點回扣以及達到相當總量后反饋的傭金,游客付出的門票費用已經超過了酒店成本。
問題:導游消極怠工辱罵游客情況仍存在
1月3日,麗江導游罵游客不買東西的2分多鐘的視頻在新浪微博上瘋狂轉發(fā),并在第二天央視新聞等各大新聞官微轉發(fā)。隨后,在1月7日,云南石林又曝出導游罵游客,震驚網絡。
旅游法中明確規(guī)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不得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為何導游和游客的沖突還會發(fā)生?
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實施前,導游帶團,通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旅行社支付他們100元左右的帶團補貼;另一種是旅行社要他們繳人頭費。而旅游法實施后,導游基本上就只能是第一種“生存模式”,即使在旅游旺季,導游一個月最多也就2000元左右的收入;淡季的時候,只有幾百元的收入了。
(責任編輯: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