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入華逐鹿新能源市場 對國內廠商是挑戰(zhàn)還是機遇?
近期,汽車行業(yè)動作頻頻,其中以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正式落戶中國刷爆汽車圈,這是特斯拉在海外的第一家工廠,也是中國一家獨資的汽車品牌。在此消息刺激下,A股市場特斯拉概念股持續(xù)走強。而市場更為關心的是特斯拉在海外的第一個工廠為何選擇中國?國產化后的特斯拉,是否會加劇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競爭?它的到來又對國內新能源汽車整車及上下游產業(yè)鏈可能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一、特斯拉確定中國建廠,相關概念股走強。
近期,特斯拉宣布,其在海外的第一座獨資建設集研發(fā)、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超級工廠”確定在上海,主要生產電動汽車與電池,在獲得所有批準和許可后,超級工廠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建設。該公司預計新廠將需要兩年時間建成投產,兩到三年時間純電動汽車整車產量有望達到50萬輛,這相當于當前特斯拉年產量的5倍以上,也幾乎相當于當前中國造車新勢力新建工廠規(guī)模的總和。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yè)項目。
據公開資料顯示,特斯拉在2013年底就已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已設立7家體驗中心和6家服務網點,同時,包括特斯拉中國區(qū)總部、運營中心、結算中心、銷售公司等都早已落戶北京。另外,特斯拉也已于2017年10月在北京設立全國首家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要承擔包括電動汽車及零備件、電池、儲能設備及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fā)等。根據特斯拉的規(guī)劃,其未來將與北京在人才、儲能和新能源方向開展合作,逐步擴大北京研發(fā)中心的規(guī)模。而特斯拉的產品也不僅限于電動汽車整車生產,還包括電動汽車的硬件、軟件、自動駕駛、能源存儲等方面。目前,中國已經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海外市場。
在特斯拉確定中國建廠的消息刺激下,7月10日-13日A股市場特斯拉概念指數及相關概念股持續(xù)走強。其中,特斯拉概念指數累計上漲3.63%,漲幅遙遙領先于同期的滬綜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創(chuàng)業(yè)板指。
在個股方面,根據同花順統(tǒng)計,特斯拉概念股有88只,其中65只在7月10日-13日累計實現上漲,占比約73.9%。另外累計漲幅超過5%的個股有21只。
二、特斯拉第一個海外工廠為何選擇中國?
特斯拉在中國建海外第一座“超級工廠”也點燃了網絡上“吃瓜群眾”的好奇心:特斯拉為何會選擇中國?可能是出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數據顯示,我國已經連續(xù)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多位業(yè)內人士預測,在2030年實現100%電動汽車普及率目標的帶動下,電動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將快速增長。而中國市場也是特斯拉在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市場,據媒體統(tǒng)計,2017年特斯拉總營收為117.6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營收62.2億美元,中國市場營收20.3億美元,中國市場占特斯拉2017年收入的17.3%。此外,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電池供電、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汽車等將為特斯拉等汽車公司提供巨大增長機會。(責任編輯:方向)
-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所發(fā)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fā)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fā)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fā)表、發(fā)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fā)布者,需自行對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fā)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fā)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fā)布者(即,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fā)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yè)用戶所發(fā)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fā)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yè)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